My Dinosaurs

Thursday, July 05, 2007

連結:史上最大飛鳥飛行秘密External Link

600萬年,一種巨鳥傲翔天際,其體型相當於一架小型飛機。這種史上最最大的飛鳥名為「阿根廷巨鳥」(Argentavis magnificens),活躍於南美洲的安弟斯山脈。專家從巨鳥的一些骨架碎片推斷出巨鳥的體重及身體結構,判斷巨鳥身上的肌肉甚少,根本不至能應付揮動翅膀的勞動,及後有動力學專家發現巨鳥實為一個技術高超的滑翔專家,能借助氣流於空中滑翷,飛行時速更可高達107公里。

Tuesday, July 03, 2007

連結:秦始皇帝陵封土內埋藏著30米“高樓”External Link

秦始皇帝當年所思所想的大事甚多,也滿有傳奇神秘,除形形式式的統一化、天下糧倉,更有兵馬俑,也有超越當時技術的青銅劍鑄造,現在又有另一驚人發現,專家透過先進儀器探測到在秦皇陵地下五十米的封土下居然藏有一楝三十米的高樓,究竟這種奇特的建築在當時有甚麼意義呢。

Saturday, June 23, 2007

南海二號External Link

繼早前南海一號被發掘後,現在有另一艘古船於粵東海域被發現,為漁民下水抓龍蝦時意外發現,從查獲的百多件瓷器推斷為明代沉船,更隱藏實甚為驚人的訊息,由於當中也同時發現一些宋元年代的常見器具,故專家大膽推斷附近海域極有可能沉沒著另一艘年代更早的古船。

其實專家於過去數年間對粵東、粵西海域進行多次調查,有資枓顯示,南澳海域還掩埋著另一艘清代古船。而據中國水下考古中心的一項報告,中國南海海域的沉船不少於2000艘。

連結:《清明上河圖卷》運抵本港External Link

香港回歸十週年,政府及中央果真大手筆,借出一批故宮博物館的古代書畫予港特區,其中更包括舉世知名的《清明上河圖卷》等大量一級國寶,這批珍貴書畫將分兩期由六月二十九至七月二十二日及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十一日於香港藝術館展出,活動名為「國之重寶—故宮博物館藏晉唐宋元書畫展」。

筆者雖不懂書畫,也正打算一覽這些寶貝,吸收一下藝術氣息,這是繼數年前的「成德避暑山莊」後使筆者心動的又一大型珍品展。

Tuesday, June 19, 2007

連結︰巨型似鳥恐龍化石現身External Link

內蒙古二連盆地是個著名的恐龍之鄉,是晚竹堊紀時期的恐龍活躍地,已多次發現極具價值的代石史料。眾考古學家及生物學家一直想於恐龍身上找出爬蟲類及鳥類之間的關連,若從進化論的角度而言,應該存在著某鳥類的祖先生物而跟其他古生物連繫上的,至今謎題尚未打開,但有重要發掘逐一揭示其中奧秘。

今次是專家於2005年發現二連巨盜龍化石,官方花了兩年才正式向外公布,原因是次的化石體型龐大,身高超過5米,曾被以為是屬於暴龍類的,但卻擁有羽毛以及發育了一個巨大的喙,還有更多其多似鳥特徵,實屬似鳥類的竊蛋龍類,如此身形巨大的帶羽毛生物使學者們甚為震驚。科學家對解開鳥祖之謎又跨上一大步。

連結︰比兵馬俑早五百年 陝西出土中國最早彩繪木俑External Link

真厲害,發掘出周代的國君之墓葬,跟著出土的還有比秦兵馬俑早五百多年的陪葬用的彩繪木俑。而憑墓中發現的馬車也有助認識周代墓葬制度之餘,也可了解周禮制。

連結︰新疆再現千年古墓群External Link

過去了的歷史對很多人來說都不屑一顧,但佩服考古學家的執著,竭力地尋找迷失了的歷史。在新疆發現了一個古墓群,有近130座大小古墓,從古物推斷墓群距今有1600歷史,成為考古學界很重要的發現是其發掘內容將有助於研究兩千年前的匈奴及突厥的歷史。

Monday, June 18, 2007

連結:深海觸摸“南海一號”External Link

在年少時或多或少追逐科技進步,但實在對歷史及考古的資訊越感興趣,考古學聽來很遙遠,卻同時充滿神秘,而且常成就於意外。從前要在香港接觸到考古的消息可有點困難,直至近年,中國大力推動考古研究,並在多個領域都有所成就,其中最出色可說是於西北部恐龍的發掘以及南海的古船打撈。

1987年因要在陽江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時,意外在23米水深發現一艘古船,命名為「南海一號」,其中打撈出200多件瓷器,證實為一艘宋代商船。國內多個考古部門花了20年時間籌備,終於在今年3月為已沉睡八百年的她作整體打撈,以CCTV更於6月13日播出電視節目《張威:深海觸摸“南海一號”》,讀友可跟著標題的連結細讀詳細內容,把船用巨盒封閉後整艘升起再移到博物館開封,這方案夠嗆吧,真是項壯舉呢。

後記︰考古除了是發現,也包含了推理和保存,每次讀考古專為新發現的演繹都感到讚嘆,那往往是需要很寬闊的學識的,一艘古船的殘骸可讓我們推斷想像千百年前的海貿景象以至中外文化交流。另一方面筆者是個常常想著如何恆久的人,如何保存著一段時間,一件物事,也就欣賞著考古於保存的美。文物於我最具魅力皆因它是不可再生的,很多程序都能做一次,錯了便完了,故極需要深思熟慮而全面周詳的準備意識。

Wednesday, May 16, 2007

連結︰科學館將舉行「中國恐龍與生物展」External Link

這個網誌久未發市,直到今天從新聞報導中得悉一個讓我這個恐龍愛好者心情雀躍的消息,難得可以在此跟大家分享。

香港政府為慶祝回歸十周年,香港科學館大規模向內地商借200多件在中國境內發現的恐龍及其他動植物化石,從五月二十五日起於科學館地下的特備展覽廳展出,展期為六個月,屈時還有6套關於古生物的影片以及恐龍與化石專家講解考古情況。

是次展覽中有些展品甚為震撼,有長達26米,高7.7米的「查干諾爾龍」,推算此龐然巨物重量為六百噸,由於化石本身太重的緣故,只能展一比一的複製標本,仍具超過六百磅重量。還有發現存世最早的顯花植物「遼寧古果」、大象始祖「松花江猛象」和全球發現最早的哺乳類動物「攀援始祖獸」。

其中最叫筆者期待的是全球唯一發現有羽毛的恐龍「華美金鳳鳥」,一度以「鳥龍」代稱,茟者數年前已關注到「鳥龍」的考古研究,一來是其發現經過甚為傳奇,既是一個錯誤也是一個巧合,二來它的發現對考古及進化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填補了鳥類與爬蟲類之間空隙。筆者期望能在是次展覽中可看到更多關於鳥龍的資料及發展。同時展出的還有一具罕有的極完整巨型肉食恐龍化石,其名稱以及生物目科就連專家也未定出,罕見非常。此除,從電視新聞片段中看到的還有我喜愛的劍龍呢。

是次展覽甚為矚目,難得有此規模在港展出,喜歡博物館的筆者也已有好些日子沒逛過博物館,對上一次遊大型展覽已算是兩三年前的成都避暑出莊展,今次定要趁機為此再遊展覽館,親近這些可愛的古生物老友,若有朋友有興趣觸發童心願意陪筆者同遊,請聯絡筆者,感激之。

後記︰十多年前起開始參閱有關恐龍的資料,從前看的多是英文文本,而早期恐龍的英文命名是以拉丁文或希臘文字根為本,要記及理解都不真太難,但近年中國內地陸逐有大規模震驚全球的恐龍化石發現,這些新發現的品種都以中文為主去命名,有的取其發現地,有的名稱卻是莫名其妙,使筆者對這些中國龍的資料有點解節,難以記得它們的名稱。